
自2023年10月7日巴以新一轮大规模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在多条战线作战。尽管战争持续,以色列股市却屡创新高。《以色列时报》报道,2024年特拉维夫证券交易所成为全球上涨最快的股票市场,以美元计算全年飙升近30%,基准TA-125指数累计上涨34.6%。

战争初期,以色列国防部征召了大量预备役军人,每日支出巨大。据估计,截至2024年年底,以色列在加沙和黎巴嫩战线上直接与间接支出总额已达约2500亿新谢克尔。政府财政赤字增加,债务总额上升,但军费预算仍持续上调。尽管经济基本面下行,以色列股市表现强劲。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报道,外界对以色列经济前景持乐观态度,这得益于大量外国投资以及投资者信心恢复。
以色列的股市表现引发“战争与市场脱钩”的讨论。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智库中东研究所执行所长朱兆一表示,以色列社会对冲突高度适应,金融市场具备一定“战争容忍度”。投资者认为战争虽造成短期冲击,但不会摧毁科技、金融等核心板块,因此出现技术性反弹。此外,以色列大型军工企业和网络安全公司因国际军火需求和安全技术外包增长,股票表现亮眼,带动股市指数回升。以色列央行在冲突期间通过购买国债、稳定货币汇率来保障市场信心,政策性“托底”使得股市波动被压制,外资短线投机资本趁机入场套利。
虽然以色列股市短期表现稳定甚至上涨,但不代表实体经济无忧。结构性失业、财政失衡、民间投资下降等问题可能在未来两年累积为“经济次生灾难”。学术界普遍认为,除非冲突有实质缓和,否则这种“市场繁荣幻觉”难以长期维系。
支撑以色列战时财政的一个关键工具是所谓“战争债券”,这是以色列财政部面向国际市场发行的常规国债,主要用于战时支出。从2023年10月7日至2025年1月,以色列共发行主权债券总额达194亿美元。美国是此类债券的最大买家,自新一轮巴以冲突至今年4月,近30个美国州和地方政府加大了对以色列债券的投资,总金额约为17亿美元。以色列债券公司在美国各地设有销售处,向散户投资者、公用养老金、国库基金以及华尔街投资者发售债券。
朱兆一指出,以色列的战时财政支出主要由本国财政与国债发行、美国官方援助以及海外犹太人团体与私人捐赠构成。2024年上半年,以色列债券发行规模超过800亿新谢克尔。美国国会通过了总额超过260亿美元的对以援助法案。全球犹太侨民也构成以色列战时财政与社会动员的“非官方支柱”。
以色列的“战争债券”融资模式引发争议。联合国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人权问题特别报告员阿尔巴内塞提交报告称,国际金融资本的持续买入实际上帮助维持了战争的进行。随着以色列持续推进全面占领加沙计划,西方国家加大施压力度,以色列面临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的科技、农业、旅游与外资结构受战争影响严重。外国风投在以色列的技术投资总额下降,农业用地损毁、劳动力短缺、物流中断导致食品价格上涨。旅游业几乎“全面冰封”,一些国际评级机构对以色列主权信用评级展望持“负面”态度。
挪威主权财富基金宣布移除对6家与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局势有关联的以色列企业的投资。丹麦最大的养老基金撤资多家以色列银行和公司,爱尔兰主权财富基金也从两家与以非法定居点有关的公司剥离股份。一些跨国公司被迫断绝与以色列的联系,航运巨头马士基切断与被占领的约旦河西岸地区及以色列非法定居点有关公司的联系。在美国,部分地方议会与市民团体发起抗议,呼吁禁止使用公共养老金购买“与战争相关”的债券。
评论称,以色列的军事实力与其经济息息相关,“每一颗子弹都来自全球融资体系”。这个国家把冲突转化为利润,把战争变成了股票数据。以色列的真正实力不仅来自军队,还来自利用每一次冲突转移资本的能力。
创元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